当前位置: 主页 > 危机公关

才是核心能力;可延展性是从未来成长角度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22 15:15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确保以最高效率实现股东价值的机制)到最广义的公司治理(解决企业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的机制)(胡汝银,2002)。因研究的需要,本书采取广义的公司治理定义,具体阐述见下文“公司治理”。

  (6) 按照林毅夫(2001,2002)的理解,国有企业传统公司治理是由国有企业自生能力低下内生决定的,缺乏自主权、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等治理低效是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诱发的内生性表象问题。简单地说,自生能力是因,公司治理是果。的确,从既存的国有企业困境看,传统的公司治理是在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条件下的内生选择,但这里的治理结构并没有包括作为股东的国家的作用。事实上,国有企业自生能力不足也是国家选择下的产物,是国家作为唯一股东为特征的公司治理下的产物。对于处于改革阶段的国有企业,除了剥离社会性负担、战略性负担之外,自生能力的获得还取决于国有企业自身;没有治理效能的改善、经营质量的提高、财务质地的优化,摆脱了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依然可能破产、倒闭。公司自身因素是因,自生能力是果,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相同行业、相同区域、相同历史状况、相同比较优势条件下,有的企业蓬勃发展,有的却走向破产。

  (7) 参见《福布斯》2003年4月创刊号,第112页。

  (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施乐公司投资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实验室,开发出许多令人称奇的技术创新,包括个人电脑、鼠标、窗口型软件、激光打印机等,却因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沟通的障碍、决策程序的官僚作风、报酬系统的扭曲等组织缺陷而没有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参见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编,严勇、祝方译:《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5页。

  (9) 实质性重组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眼于改善企业的实体经营。

  (10) 报表式重组只是为了粉饰糟糕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

  (11) 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种解释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低效率体制导致业绩恶劣论(樊纲、胡永泰,1996;曹远征,1997);二是竞争强化侵蚀企业利润论(谢千里、罗斯基,1995;王小强,1998);三是企业财务结构恶化论(陆正飞,1996;1999)。参见杨瑞龙主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8—89页。

  (12) 产业分析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本书不准备深入探讨产业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按照许继集团董事长的总结,就是四条企业“死亡线”:(1)企业员工年淘汰率低于2%,企业必然死亡;(2)科技人员比率低于2%,企业必然死亡;(3)员工收入当中“活的”比例低于20%,企业必然死亡;(4)企业精英持股比例低于10%,企业必然死亡。

  (14) 关于许继集团成长历程与管理经验的富有见地的阐述,具体参见“竞争、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杨瑞龙主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2—115页。

  (15) 生命型企业是随着企业仿生学的发展而在企业理论界提出并广为接受的概念,是相对于经济型企业而言的。经济型企业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润,即以最小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利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型企业不是有机团队,而是机器,员工被视为“物化资产”,它很难成为学习型组织;生命型企业则是围绕着使自己永远作为发展的企业的目的组织起来的,它的第一目标是长期存在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利润和为客户服务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顺带实现的结果。参见韩福荣、徐艳梅主编:《企业仿生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6) 价值创造性是从客户角度出发的属性,核心能力只有具备价值创造性,能够为客户生产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管益忻,1999;2000),才是核心能力;可延展性是从未来成长角度考察的属性,核心能力像是一个“能力源泉”,通过结构化的知识、信息平台的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身上;难以模仿性是从竞争者角度出发的属性,核心能力关联到企业的隐含知识,具有过程性、完整性和不明确性,因此不容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自学习性是从历史演变角度考察的属性,核心能力是企业过去在内部逐渐学习积累起来的,它是集体“干中学”的结晶,并在不断应用和分享过程中得到改进和精炼(范徵,2002)。

  (17) 关于主营业务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参见王小哈、杨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9期。

  (18) 本节内容参考方军雄、权赫晚:“市场营销‘仪表盘’构建的探讨”,《市场营销导刊》,2002年第4期。

  (19) 小约翰·珀西科、帕特里克亚·让娜·莫里丝著,张昕海、刘彦译:《5I商业价值观——21世纪经理人成功的基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20) 王方华等:《服务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21) 弗朗西斯·赫瑞比著,郑晓明等译:

热门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