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负面处理

比如过去常听到这样的例子:某人到某地发现某

发布时间:2021-09-25 08:18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也正是因为不容易受到攻击,也就出现了信息不容易被控制的另外一种有趣的局面。当信息不再受到来自官方或所谓主流媒体的控制时,信息的不对称性被弱化,也就更能展现出互联网的开放与透明的潜力。

  要想理解互联网的开放与透明,首先来看一下维基解密的故事,你就会相信这一次是真的开放与透明了。

  朱利安·阿桑奇,男,出生于1971年7月3日。2006年,阿桑奇在墨尔本念大学时,创办了“维基解密”网站。“维基解密”发布的所有资料都来源于用户匿名上传,然后“维基解密”网站给予核实之后在网站上转发这些新闻故事,并自由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维基解密”实际上只是一个网络平台。

  就是这样一个民间的网络平台在2010年11月28日公布了新一批美国政府机密文件,数量达到25万份。这次解密的文件引发了世界性的轰动,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称之为“外交史上的‘9·11’”。根据阿桑奇自己的公开言论,创建“维基解密”网站的目的就在于维护真正的言论自由,并将得到的所有真实材料全部公开。它是在一个全球背景下,主要促进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是信息自由。

  我们不去评说网站的对错,单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与透明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国家都无法遮遮掩掩,作为企业又怎能置身事外呢。当信息的流量越来越快,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弱,过去一些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难以生存。比如过去常听到这样的例子:某人到某地发现某个产品的价格和另外一个地方的价格有很大的差异,然后大量买进再大量出售获得巨额回报。比如:为了体现企业自身品牌的尊贵,很多企业在选择品牌名称时大多喜欢起一个洋名,然后利用注册在香港或是海外的公司给国内公司一个品牌授权,希望借此方式快速提升品牌形象。殊不知在互联网时代,这是对品牌建设的最大隐患。

  当你的品牌还比较弱小时不会有人关注,当你的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时,关于品牌的各种不利传播会甚嚣尘上。比如最近《人民日报》再一次把各种假洋品牌汇集起来在微信上进行传播,在很短时间内就有6千次的转发,按每次转发保守估计有100人会看到,那就是有60万人了解到了你的不真实。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既然很多不真实传播出去会导致品牌无法生存下去,那就索性扔掉过去的思维方式,用互联网追求“真善美”的信仰去创建品牌,这也符合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补充阅读

  如何理解“刷单”与互联网追求“真善美”的矛盾关系

  2013年的“双十一”再一次刷新单天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关于“刷单”、“水分”等敏感词也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耳边。正好,一位记者问起“刷单”的问题,本书帮助读者梳理一下,看一看“刷单”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问:“刷单”是否是电商的普遍现象?

  答:“刷单”肯定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可以开店的电商平台,如淘宝网、天猫、京东POP、苏宁、亚马逊等。

  一般来说“刷单”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场景中。

  (1)新品上架阶段:必须要有一定的“刷单”,因为没有销量没有评论的商品,没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少量的模拟真实用户购买的“刷单”还会长期存在。

  (2)大型活动开始阶段:比如聚划算,因为消费者都有从众心理,一看销量很高,会引发消费者的追捧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转化率。

  (3)冲击排行榜:比如平台自然搜索结果,热卖商品榜,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做好的销售数据占据好位置,有了好位置就会有更好的曝光机会,得到更多的流量。

  (4)出现负面评价: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好评将差评快速压到第二页去,减少负面影响。当然负面评价的出现有时是因为产品问题,有时是因为服务问题,有时是因为沟通问题,有时甚至是竞争对手或网络敲诈人员所为。

  (5)为了传播需要:通过“刷单”,可以获得单天(周、月)行业销售冠军,可以帮助企业做更好的宣传,增加用户的信任。

  问:您认为“刷单”会不会影响电商的发展?

  答:这是小细节,主要是小品牌和小商家在普遍操作。当然碰到“双十一”这样的大促销活动,为了拿到更好的名次,增加媒体曝光机会,很多大品牌也会冒险让代理商或合作伙伴大量“刷单”,“刷单”金额一次就可能达到几千万元。

  但从整个电商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来看,“刷单”不会影响电商的发展。

  第一,现在“刷单”越来越难,平台商通过技术手段分析IP、浏览时间、物流时间、物流单号,甚至包裹重量都可以发现有“刷单”嫌疑的订单。一旦发现,商家就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文件自证。处罚的结果包括删除商品、店铺罚分、店铺屏蔽,甚至店铺关店。最近对于过分“刷单”的行业,系统已经有了新的对策。因为平台是可以对每一个用户进行“画像”的(通过多维度的信息建立用户的特征信息,包括性别、职业、区域、年龄、爱好等,这个工作称之为用户“画像”),当某个用户进行访问时,平台会给他推荐与他个人背景相似的人群也喜欢的?

热门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