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的员工不要跟我谈战略
然后下一步紧跟着会流行什么,这时候你去投资、去决策,不就是开了上帝视角?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是东南亚国家,但从榜单扫一眼就知道其分别属于不同的阶段。
其实,不仅仅是海外市场如此,国内也存在着极大的市场分层和信息鸿沟,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在很多领域,先进与落后并存依然是一个常态。有些创业者来跟我谈想法,我经常会不客气地讲,很多10年前就应该明白的道理为什么今天才想到?很多传统行业的人都是被互联网挤压得没有办法了才想起来怎么利用互联网转身,早干什么了?
未来的20年,互联网与各种行业的跨界与渗透会更加深入,所产生的机会和市场空间会远远超过现在的互联网规模,也许你做不到先知先觉,但是如果能体会到市场的差异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巨大鸿沟,紧跟着先进者的步伐,捎带做一些向落后领域“搬砖”的事情,开上帝视角,获得丰厚回报,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机会来自于担当?
北美的IT行业几乎被印度人掌控了,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印度高管,这让很多华裔不爽,那么印度人有什么特点呢?很多中国人会说,他们不就是特别爱表现吗?
实话说,我挺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那谁谁谁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爱表现吗?我们传统教育的美德是什么呢?不要出风头,不要自大,要谦虚,要礼让。其实,不要说别人,我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说白了就是,机会来的时候,有的人是迎着上,我是退在一边看的。我的职场表现一直是一塌糊涂,一方面固然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一直没有正确表现出自己优势所在。
吹牛、自满固然不好,但是如果你有信心、有实力,就应该大胆地表现出来。你说,你有实力,迟早会遇到伯乐,迟早会发光,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多少人有实力吗?人家真不缺你一个。
先从职场层面来说,一个公司的领导、高管,他需要面对的人、业务、场景都是非常多的,这时候,他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耐心地去挖掘一个人才,去鼓励一个人才发展,去不断给他机会、给他成长空间,他不是干这个的。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帮助他的人。什么人呢?他有问题要解决的时候,这人站出来说,我帮你解决。他有责任要承担的时候,这人站出来说,我替你分担。当然,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团队里实力最强的人?真未必,实力最强的可能缩在角落里看呢。
遇到问题,太多所谓职场精英第一考虑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推卸责任,撇清自己。在以资源和关系背景为基础的垄断行业,个人的价值被弱化了,保持听话和跟对老板是生存的关键。所以,我真的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出来表现自己,不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观点。而这样教育出来的中国人,又凭什么在西方职场战胜无所畏惧的印度人?但这个世界毕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发现,凭借权力和资源垄断的领域逐渐在缩小,而凭借产品和服务取胜的领域正在逐渐扩大。而在新的领域里,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绝对不是你晋升的最佳路线。新领域对传统领域的冲击,也让传统领域开始更加重视人才和能力的价值。我非常不赞成年轻人去那些靠资源、关系、权力吃饭的行业和企业,我希望年轻人进入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和企业。前者在相当时间内当然也有不错的收益和发展空间,但是我希望你们看清这个世界发展的格局,你这么年轻就把自己的未来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你觉得这真的合适吗?
有年轻人说了,马云都说了,新入职的员工不要跟我谈战略,你让我们出风头?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你要敢担当,敢表达,其实是要基于你已有的能力和才干,而不是基于空想,你当然可以站出来说,这个产品的这个局部你认为有优化空间,或者出来说,你可以把这个页面的转化率提高2个点。如果你的方案有道理,你觉得你领导不会给你空间和机会?
从能力成长来说,给自己一个担当的机会,也是一种强制的成长训练,可能你站出来对领导说自己可以的时候,你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严峻性,对困难估计不足,但是自己说出的大话含着泪也要兑现,对不对?你就拼命去找补吧,各种求教各种学习各种紧急处理,这样做能力不提高才怪。很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不别人来,要不自己来。为什么要等别人?
当年李明远还是实习生的时候,觉得贴吧的运营太过粗糙,很多问题都需要优化和调整,就写了一份报告给俞军,俞军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给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当别的实习生还在为转正发愁的时候,李明远已经开始带领团队成为产品部门的骨干人员,而后一直保持着在百度的各种晋升记录。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有俞军啊,你看我们领导如何如何。现在的职场不比三十年前,以前国家分配,一日领导说不准就是终身领导了,现在每个人都有选择权,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你如果真的有才能,有表现,而被某种体制或领导压制,炒掉老板换一家又怎样?总会有人赏识你的才能,但如果你一直自己压制自己,那你天天埋怨谁呢?但如果确实你自己的判断和见识不到位,领导觉得你真不行,也需要自己多沟通、多反思。说真的,现在肯给机会肯放权的是越来越多,只要是凭业绩说话的公司,底下的人越厉害越能扛事,领导晋升的机会不也越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