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情绪、评论都会相异
第一步开启,舆情主体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并将自己对事件的态度、观点输入舆情平台中,舆情主体的意见显性化。
三 裂变期
当这种态度、观点进入舆情平台以后,与信息生产者具有某种关联作用的信息传播者看到信息,根据自己对此问题的先验,对现实事件进行转发或者进行意义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可供信息传播者使用的媒介有:事件本身、自己的先验、所属的群体、其他书籍等媒介。当信息传播者进行意义重构后对具体事件进行评论时就会加载自己的某种态度、意见等。与此同时,信息组织者通过@或推送服务,会让更多的舆情主体了解基本事件。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扩大,关注的公众越来越多,舆情信息迅速传播,范围扩大。舆情生成过程中,当各种舆情主体的思想不断碰撞、交流进而深度交互时,评论与转发频频发生,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四 高涨期
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舆情基本生成,一方面生成的舆情再次反馈到舆情生成系统中,另一方面输出给相关利益群体,利益群体做出回应,有可能平息事件,也有可能再次掀起新的热潮;舆情出现反复反弹,引发新一轮舆情。
五 消弭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事件的解决,舆情基本平息。在此过程中,由于作为主体的个体网民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质、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他们@、评论或转发时的角度、立场不同,所以会出现个性化的意见。但最终形成了具有某种倾向性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综上所述,微博舆情的生成过程由于参与要素的复杂性,会呈现出丰富的形态。上述生成过程只是一个共性的过程,具体的事件还要看具体的信息流的过程(如图3-2)。
图3-2 微观层面微博舆情生成过程
第三节 微博舆情生成的根源
一 微博舆情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微博舆情生成系统是由四个要素及其子要素构成的复杂、开放的系统,系统中任意的要素及其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影响微博舆情的生成。
微博舆情的发展变化和舆情传播的发展变化类似,都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微博舆情的发展是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舆情的生成可能与多个要素相关。我们将微博舆情的生成过程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微博生成过程中的四个要素。影响微博舆情生成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公众网民和现实社会。将公众网民和现实社会分解为子要素,舆情生成是子要素与子要素相互碰撞的结果,但子要素也是开放的复杂的微系统。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公众网民觉悟的提高,系统中的要素及其子要素都处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公众网民的首要要素就是其社会性,社会性决定了其关注问题的角度、意义、发出的声音等。从关注话题的性质、信息传播的角度对公众网民进一步分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先验与微博舆情中公众网民关注的话题非常相关。这些先验、公众网民的角色、关注话题等方面与具体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事件成为映射关系。这就促使了微博舆情的生成。同样的社会事件,不同的人的认识总会不同,意见、情绪、评论都会相异,这正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人信念体系的不同所造成的。
二 微博舆情产生的社会根源
网络社会的崛起,直接引发了现实社会基础结构、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社会的信息传播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人们自由地联结起来,形成既可独立又可串联起来传送与接收的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15]同样,微博给舆情的快速广泛传播也提供了崭新的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不管是传统舆情还是微博舆情,一种新的舆情的产生都离不开它的社会根源,来源于社会事件、突发事件等问题的刺激。[16]这些事件的发生、加上网民们的纷纷议论,再加上快速信息传播的微博平台,非常容易在全网爆发。因此,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公共话题等都可能成为微博舆情的话题从而引起强大的社会舆论,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这给探讨微博舆情的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外界信息一旦刺激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如价值观念、某种记忆、相关利益、群体观念、心理因素等,就会马上有所反应。随着意见的慢慢积聚,公众对事件信息的了解也在全范围展开,事件在公众的头脑中产生某种具体的反应,通过微博平台表达出来,意见将再次聚集,当这样的过程重复多次的时候,意见相对来讲较为具有倾向性的统一,形成了舆情,每一个过程与细节都离不开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事件,微博舆情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展、深入而深入、解决而消退。
微博舆情的公众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也有一些普通网民在微博空间中滥用话语权。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17]那么六度空间理论当中的这6个人(称为节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微博兼容社交网站的特点,让网民间可以相互关注,每个网民形成了自己的信息传播圈。根据网民不同的交际范围,呈现出了较大传播范围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影响最终舆情的生成。微博可以将现实生活当中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