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网络公关

@西安张显是个点客

发布时间:2021-10-18 07:38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件的牺牲品。说白了,这个奖项是专门发给那些沽名钓誉的名人的;2.据说这个“脊梁奖”只要花上9800块大洋即可获取。再加上这荒谬的第二点,获奖者必将被网友推向风口浪尖。好了,一个荒谬脊梁奖,加上一个唯利是图和沽名钓誉,这事你想不热闹都不可能了。

  于是网络名人,也是意见领袖之一的大眼李承鹏首先发飙,直斥“脊梁奖”为历史笑话,并点名批评主持人——《“脊梁奖”戳了谁的脊梁?》

  这样一个接近冷笑话的奖项,即使是个没文化的人都会觉得可笑可恼,何况再加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这个“协同的环境”天然产生。就算李承鹏不开口,其他各路网友一样会破口大骂并且一定比李承鹏骂得更狠。

  舆论洪流势不可当。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谁能数出几个脊梁啊?

  有文化的网友可能会数出鲁迅这样的,没文化的网友至少也得选出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选出西施这样的美女来充当“共和国脊梁”吧。

  再说,无论你以何种标准评选,这“脊梁”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单从词义上解读,你获奖的这个人,且不敢说“高山仰止”,但至少你也得拿出一两个感天动地济世悬壶的大德行出来亮亮吧?

  早前,由于某地方领导秘书因酒桌醉死而摘取“烈士”名号,并由此玷污了这个词汇的贞操以后,中国干净的名词已经实在不多了,现如今唯一剩下几个诸如“脊梁”这样接近奢侈而纯洁的好字眼,眼睁睁看着它又被玷污,能不愤怒?

  势不可当的,中国人至少总得为自己的后代留下几个纯洁的词汇吧,你再这么弄下去,江东父老以何颜面拱手子孙?

  因此,网络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网友都毅然起身,为守住仅剩的一点文化的纯洁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洪流顿起,摧枯拉朽。

  据说后来,某国家部委发表声明,说那个文化机构“早就非法”了。

  倪萍为此弃奖,各路获奖人都把这个奖励当成了烫手山芋,不烫手才怪,拿奖,至少也得拿得住尊严啊!

  郭美美事件因为涉及到公共捐款“可能”被“用错”而引起全民关注。动车组7·23事件,一样因为涉及到公共生命安全而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凡是在涉及公共安全、公共良心、公共荣誉、公共正义的问题上,你一定得记住你是否可能会触犯“舆论洪流”,因为在这类问题上天然存在着一个“情绪环境的集体协同”。

  如果着力不慎,那么这类事件的影响力所引发的风暴,将使你面临舆论的挑战。

  “点客”作用于影响力

  我们可以很典型地看到,如果药家鑫案和李庄案没有微博的“发声”,其最后的判决结果很难说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与微博传播力中“推客身份作用于传播力”不同,在微博影响力中“点客”的身份尤为重要。

  “点客”,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这个概念的产生来自于“点火”,也就是某种能源已经聚集到可以燃烧的能量时,某人路过,激活明火,那么这个潜存的能量就会引燃甚至爆炸。

  除了“点火”,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某人犯罪,官府不知,而悄悄前往举报者,就被称之为“点水”。这个概念相当于“捅破”,就如对待一只饱胀的气球,你只消轻轻扎上一下,它便爆破了。

  点客也是如此——对某一不明朗事件进行点破、捅破、点燃、点爆或引爆。

  脊梁奖事件,也是有网友在其中起到“点客”作用的,包括“天价酒事件”,它一样有着那个提供核心线索的“点客”存在。

  在这里,我们不妨假设,@西安张显是个点客,张显是药家鑫案件的原告代理人,也是受害人张妙的亲属。

  他在2011年2月11日注册微博,2月13日为药家鑫案写出第一个帖子:“药家鑫杀人案快要开庭了。”

  此贴至今都只有4个评论1个回复。我想他当时的粉丝或许不超过10个。但现在,张显的粉丝已经达到66000人。在张显的时间轴上所能显示的数据是,他总计写了330篇帖子(截止6月底),其中80%是关于药家鑫案件的。

  他的第一条“转发量达到2000”以上的“高转帖子”是就案件心理学方面对李玫瑾教授提出的质问:

  @西安张显:李玫瑾教授:也请你分析一下,张妙被戳8刀,张妙看到刀向她捅来时、抵挡药家鑫每一刀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嘴里是怎么说的,最后是怎么离开的。前胸3刀,后背3刀,腹部一刀,手上一刀,加上张妙的反抗,药他不可能动作神速的像弹钢琴,你可以买块肉在案板试试,可以准确地记录一下时间。

  此贴被转发2154次,评论668次。

  关于这个事件中的情绪,大家都可以想见,李玫瑾教授的观点一旦被“点破”,那无疑会遭受舆论围攻,弱势者在感受强大不公的时候所能表现出来的极端情绪肯定是令人吃惊的。当然,李教授后来在自己的博客中也无奈地表示了对这种情绪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李玫瑾教授虽然不曾在微博上公开“露面”,但她也是影响药家鑫案件判决走向的“关键人”之一,如果没有“激情杀人”,没有“钢琴机械性习惯”,没有药家鑫校友的“支持药家鑫”,这个案件的民众愤怒不会如此快速地到达顶点,也不会引起微博网络的巨大反响。

  张显的存在,无疑将药家鑫案件的更多细节展示在公共环境之下,才使得微博“围观者”看到了更多真实的细节并由此导致案件的公共关注。

  微博上的张显,文字温和、叙述合理、措辞不

热门标签
推荐阅读